“向江圖強譜新篇”共繪生態文旅與綠色工業長江保護新畫卷
央廣網九江10月31日消息(記者郇康新)10月30日,以“向江圖強譜新篇”為主題的采訪活動走進江西九江市湖口縣。由中央、省、市級媒體及網絡大V組成的采訪團,來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湖口段和沿江企業,沉浸式感受九江湖口深厚的生態文化魅力和產業綠色轉型的強勁活力。
生態修復煥新顏文旅融合展魅力
走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湖口段,只見碧波蕩漾,往來船舶穿梭不息,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發展氣息。近年來,湖口縣通過“手術刀式”的整治,拆除了岸邊違規設施,恢復了3000畝綠色濕地,為生物多樣性創造了條件。

長江岸線湖口段碧波蕩漾,往來船舶穿梭不息(央廣網發李學華攝)
在生態保護成果斐然的同時,湖口縣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在長江岸邊,采訪團被石鐘樓深深吸引,這座以“石鐘”文化為核心打造的景觀建筑,融合九江湖口縣歷史底蘊、獨特建筑風格與聲光科技,憑借鮮明的特色,在今年10月1日正式開放運營后,迅速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標,為九江長江沿岸增添了新的文化亮點。

夕照下的湖口縣石鐘樓(央廣網發夏忠亮攝)

石鐘樓中央的大鐘(央廣網發尹博攝)

利用聲光技術還原鐘樓歷史(央廣網記者郇康新攝)
石鐘樓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高科技聲光系統,模擬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材質的鐘鳴之聲,讓游客直觀感受“鐘”文化的演變。樓內還有多項結合湖口縣地域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活動,“接下來,我們還將挖掘更多當地的文化、民俗特色,結合長江生態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長江文化、九江特色和湖口縣的人文歷史。”湖口縣石鐘樓景區負責人陳曉東說道。
深耕綠色生產筑牢長江生態產業屏障
如果說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口段的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是九江湖口從“生態顏值”到“文化價值”守護長江的生動表達,那么沿江工業企業的綠色轉型,則是當地從“產業端”筑牢長江生態屏障的具體實踐。
走進方大九鋼這個長江岸邊的鋼鐵企業,每一滴水都用到極致。“從長江取水一噸不到0.75元,廢水處理后循環利用一噸的費用是近3元。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堅定地選擇處理污水循環利用的模式。”方大九鋼動力廠供水車間主任歐耀暉介紹,公司投入上億元建設各項水處理設施和水循環利用系統等,企業污水處理率達100%,廢水重復利用率超97%。

位于長江沿岸的方大九鋼(央廣網記者郇康新攝)
“作為沿江企業,我們算‘經濟賬’,更算‘生態賬’。”方大九鋼環保部副部長劉祥說,2016年以來,方大九鋼累計投入環保資金超30億元,兩年完成70多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先后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綠色工廠。

方大九鋼生產區(央廣網記者郇康新攝)
從長江岸邊的生態修復與文旅地標打造,到沿江企業的綠色生產轉型,九江湖口正以多元實踐,持續推進生態優先、共抓長江大保護,讓長江岸線的生態活力與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