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暖心事”三連擊,讓幸福看得見
江西崇仁始終把“為民服務”刻在實處,化作困難家庭身邊的貼心依靠、守護兒童笑臉的溫柔力量、承載新就業群體的溫暖港灣,這“三連擊”拳拳到心,層層織就民生幸福網,讓這座城市的溫度抵達每一個人的心底。
從“陌鄰”到“家人”,社區織密幫扶網
日前,走進崇仁鑫海民居,綠意滿眼、路面潔凈,居民或悠然散步,或切磋太極,或對弈閑談,臉上漾著燦爛笑意,鄰里和睦的暖意撲面而來。在這里,有一套成熟的結對幫扶機制,30多戶困難家庭的需求被一一記在心上,為空巢老人修水管,給困難兒童送溫暖,幫重病業主組織募捐,盡力幫助困難人員渡過難關。更難得的是,小區“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從“鄰里歡聚”的節日盛宴到日常的互助幫忙,曾經的“陌鄰”變成了主動搭把手的“家人”,讓困難家庭在社區里不孤單、有依靠。

社區工作者上門為居民服務
“以前樓道里遇見都不打招呼,現在誰家有事喊一聲,大家都樂意幫忙!”小區業主許女士說,小區開展的“睦鄰”系列活動打破了鄰里隔閡,讓大家從‘陌鄰’變為‘睦鄰’。
近年來,隨著城市住宅小區不斷增多,入住居民規模持續擴大。這些來自全縣各鄉鎮的居民,彼此間大多不熟悉。該縣以黨建為引領,構建“一核多元、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善治小區,托舉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做兒童笑臉的“守護者”,讓關愛精準抵達
困境兒童的“小小心愿”,在這里有了“溫暖回應”。崇仁縣持續深化“愛心爸媽”結對活動,不僅在中秋、國慶、六一、生日等節點送上滿滿儀式感,更把關懷融入日常點滴,讓孩子們的童年有了許多彩色記憶。

“愛心媽媽”與孩子們一起慶祝國慶節
節日里,活動現場總被歡樂填滿,志愿者們提前備好的書包,拉開拉鏈就是嶄新的筆記本、削好的鉛筆、印著卡通圖案的文具盒,孩子們接過時指尖觸到的不僅是文具,更是沉甸甸的牽掛;圍坐在活動室中央,“愛心爸媽”們領唱兒歌,或是翻開繪本講故事,偶爾故意“賣關子”讓孩子猜結局,引得陣陣清脆笑聲;最熱鬧的當屬手工美食環節,揉軟的面團在小手里被捏成圓團,裹進甜甜的豆沙餡,再放進模具壓出各類形狀,孩子們眼里滿是驚喜,小臉上的笑容格外耀眼。
平日里,“愛心爸媽”的陪伴從未缺席——輔導功課、陪讀繪本、一起打球,填補孩子情感空缺。如今,這支隊伍已匯聚起眾多專業力量:有填補情感空缺的“親情陪伴者”,有認領微心愿的“愛心實現者”,有組織研學、手工的“親子互動者”,有開展安全法治教育的“成長守護者”,還有鏈接專業資源的“資源鏈接者”。專業化地關愛,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精準幫扶。
筑新就業群體“溫暖港灣”,讓歸屬感落地生根
新就業群體的“疲憊時刻”,在這里有了“歇腳港灣”。快遞員李師傅家住巴山鎮黃家社區,日常始終奔波在快遞配送途中,鮮少有機會與社區居民深入交流,“每家每戶的地址我都熟,但對住戶本人卻不太了解,總覺得和社區隔著一層”。

黃家社區為新就業群體設置的“暖心角”
這份疏離感,最終被黃家社區的暖心服務悄悄化解。社區黨委專門為李師傅這樣的新就業群體設置了“暖心角”——奔波間隙累了,能在這里喝上一口熱乎水;手機沒電影響工作,隨時能找到充電接口補能。這個不大的角落,成了他們穿梭街巷后的“充電站”,也讓李師傅這樣的新就業者,在崇仁真正感受到了社區的溫度,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
這樣的溫暖不止一處。在崇仁的街頭巷尾,不少商家主動加入“暖心隊伍”,通過提供商品優惠、暖心服務等方式,為新業態就業群體撐起一片善意的綠蔭,為他們撐起了一片溫暖天地。
這三件“暖心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藏著最實在的民生溫度。幫一把困難家庭、護一下孩子的笑臉、暖一回奔波的身影,崇仁用這“三連擊”,溫暖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未來,這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暖心事”,讓每一個生活在崇仁的人,都能清晰地看見幸福、摸到幸福、擁有幸福。(來源:崇仁縣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