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從候鳥到留鳥 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為啥鐘情這里?
青頭潛鴨因數量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極危保護等級,目前,中國境內的青頭潛鴨種群數量僅有2555只。這兩天,今年首批南遷的青頭潛鴨已經抵達了江西九江東湖。據了解,有部分青頭潛鴨已經成為留鳥。南遷回來的和留在當地的青頭潛鴨是否有生活習性上的區別呢?
為了尋找青頭潛鴨,總臺記者跟隨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一直在九江市柴桑區東湖周邊持續觀測、蹲守。在經歷了幾天時間、輾轉了多個點位后,終于在一片水域的蓮藕叢附近發現了它們。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九江保護監測站負責人曾慶靈:有一群,總數量加起來有40多只,但里面不只有青頭潛鴨,我們還監測到了有鳳頭潛鴨和紅頭潛鴨。

這是今年入秋以來,九江東湖監測到的首批南遷青頭潛鴨,數量有10只。可能是剛剛抵達的原因,它們比較警覺,混在差不多時間南遷過來的白眼潛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的隊伍里。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九江保護監測站陳會閩:第一批到達的青頭潛鴨目前還處在對湖區進行了解與適應的過程當中。后續它們也將慢慢向周邊移動,為后續到達的青頭潛鴨大部隊尋找更多的棲息地與覓食地。

青頭潛鴨生性膽小,喜歡在有遮擋物的地方棲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頭潛鴨一般會在冬季過后飛回北方,但在今年4月,在九江東湖越冬的大部分青頭潛鴨北遷后,還有80多只選擇留在了東湖繁衍、育雛。

陳會閩:青頭潛鴨留鳥與候鳥的區別就在于它們不會在東湖湖面上進行群居生活,它們會分成相對比較分散的小家庭,以小家庭的形式擴散到東湖周邊的安全水域當中,然后進行繁殖活動。
從“南來北往”到“定居扎根”,青頭潛鴨的選擇是東湖生態環境改善的一個最生動的案例。

陳會閩:根據我們近幾年觀測,青頭潛鴨之所以從候鳥變成留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東湖湖區的環境變得適合它們生存,湖區的食物資源非常豐富,有利于它們在育雛期間或者孵化期間的體力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