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海關到中新園區 九江譜寫“向江圖強”新跨越
央廣網九江10月30日消息(記者周蓓)10月29日,記者漫步于鄱陽湖畔,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在眼前鋪展。隨著“向江圖強譜新篇”網絡主題采訪活動的深入,來自中央、省、市級媒體及網絡大V走進九江姑塘海關舊址,他們以筆與鏡頭共同記錄這座城市從歷史深處走向開放前沿的生動歷程。
百年海關煥新顏,見證開放歷史脈絡
據介紹,九江姑塘海關舊址是江西省內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近代海關建筑,迄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它臨湖而建,占地面積2028平方米,依坡就勢、錯落有致,為典型西式建筑風格。2019年,姑塘海關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蒙俄“萬里茶道”重要遺產點。

航拍九江姑塘海關舊址(央廣網記者周蓓攝)
步入九江姑塘海關舊址陳列展,“九江常關與姑塘分關”“九江開埠與海關設立”“奮勇抗爭與浴火重生”三大展區依序展開。

采訪團參觀姑塘海關舊址(央廣網記者郇康新攝)
“我們展覽以時間為軸,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珍貴的歷史文獻、實物陳列與多媒體交互技術,為游客構建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九江市濂溪區文物保護所所長朱平介紹道。

姑塘海關舊址數字化展覽吸引了眾多媒體記者體驗(央廣網記者胡斐攝)
“通過常態化運營與展示,我們讓這座百年海關的滄桑巨變可知可感。”朱平介紹,從姑塘常關時代到海關時代,再到現代化新時期,展覽全面呈現了九江作為重要口岸城市的開放歷程。

采訪團合影(央廣網發尹博攝)
國際合作啟新篇,打造產業升級新高地
從歷史的回響中走出,采訪團一行駛入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國-新加坡(江西)產業園。2024年,該園正式落戶于九江市濂溪區,納入江西省首批國際產業合作園區創建對象。

采訪團走進產業園(央廣網記者周蓓攝)
據介紹,園區面積約7.3平方公里,規劃為兩個片區,其中科技城片區約2.2平方公里,濱湖片區約5.1平方公里,采取“園中園”發展模式。根據兩個片區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按照科技城片區主攻數字經濟、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濱湖片區主攻現代紡織、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最終實現“兩區互動、錯位發展”新格局。

產業園內人工智能機器狗(央廣網記者周蓓攝)
“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37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90家,在職員工約1萬人。”九江市濂溪產業園黨工委副書記董柏村介紹道,園區以金鷹集團全球最大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基地為依托,沿著“補鏈、延鏈、強鏈”的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纖維素纖維全產業鏈和長江經濟帶智能制造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
在服務機制上,園區創新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我們將園區劃分為若干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每周走訪企業,及時了解生產經營訴求,協助對接相關部門,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難題。”董柏村表示。

航拍中國-新加坡(江西)產業園(央廣網發肖江峰攝)
此次“向江圖強譜新篇”主題采訪,將九江的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從姑塘海關到中新產業園的歷史跨越,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化。“‘向江圖強’不僅是沿江經濟的崛起,更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布局。”來自河南網絡大V陳超軍不禁感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