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江西”建設分5大板塊全域推進
2027年擬將6城市納入省級美麗城市支持范圍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沈冠楠) 10月29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聞發布會在南昌召開。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江西從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改革推進落實機制四個方向作出具體部署,蓄力前行,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深走實,美麗江西建設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明顯增強。
“改革之筆”繪“青山答卷”
全省排污權交易額達4673萬元
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體系是“筋骨”。江西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法規標準體系和損害賠償制度建設。
繼去年推出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條例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管理條例,彌補相關法律監管空白;新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9項地方環境標準;編制損害賠償修復基地建設指南,系統提出六類建設類型,已建設損害賠償基地58個。今年以來辦理損害賠償案件837件,讓“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以制度為軸,以科技為翼,織密環保“防護網”。江西正加快建立美麗江西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努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激光雷達、走航車、無人機等新技術和新裝備,構建“天”基和“空”基監測網絡,逐步拓展噪聲、溫室氣體、新污染物等地面監測網絡。省市縣監測機構能力也全面提升,全省91家市縣監測機構獲得資質項目1萬余項,比2022年底增長4.6倍;企業自行監測數據完成率、企業聯網率2項指標位列全國第一。
江西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危廢管理、排污權試點等方面,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據悉,在已發布的13項產品碳足跡核算國家標準中,江西參與4項。正主導制定1項國家標準,參與1項生態環境部行業標準的起草。九江、贛州市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排污權交易累計成交275筆,成交金額4673萬元。
五大板塊全域推進
“美麗江西”建設細到每個“細胞”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江西錨定“美麗江西”建設目標,將其作為“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的重要內容,一體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藍天等美麗系列建設。
計劃分5大板塊全域推進“美麗江西”建設,重點推進南昌都市圈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贛州、吉安推進革命老區美麗建設,贛東北地區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贛西地區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和新興綠色動能培育,贛中地區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生態經濟發展標桿。
在美麗城市建設方面,江西明確了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城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覆蓋率等30項參考指標的美麗城市評價體系。到2027年,擬將6個左右城市納入省級美麗城市支持范圍。
“美麗鄉村”則按照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城鄉統籌發展區,分類打造美麗鄉村先行區,力爭到2027年全省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15個左右重點縣(市、區)建成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先行區。
同時,著力打造一批美麗工廠、美麗村莊、美麗學校等“美麗細胞”,讓星羅棋布的“美麗細胞”,串珠成線、織線成面,繪就美麗江西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