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聚力 健康惠民 ——我省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
如今在江西,基層群眾看病更方便了——在鄉鎮衛生院做完CT后,影像能上傳至縣醫院,由縣級專家遠程診斷,不出鄉鎮就能拿到結果;在村衛生室能測血壓、查血糖,數據實時上傳,縣級醫院醫生在線指導用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正是我省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帶來的顯著成效。
今年以來,我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將“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列入全省深化醫改重點攻堅任務。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明確40項具體任務,為進一步改革繪制了清晰的“施工圖”。
破壁聚合,資源共享跑出“加速度”
“沒想到不去市里也能做這樣的大手術,這才是真正的‘家門口治大病’。”不久前,貴溪市塘灣鎮村民趙有娥意外受傷,被送往貴溪市總醫院塘灣分院。市總醫院專家通過遠程會診確診其為L2椎體壓縮性骨折,并由派駐在分院的專家就地實施手術,目前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這得益于貴溪市總醫院醫共體遠程醫療體系的建設。自實行醫共體總院管理模式以來,貴溪市通過建立影像、心電、檢驗等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疑難病例在第一時間就能得到專家會診和科學處理。
“縣域醫共體之間實現緊密聯系,關鍵在‘人財物事’上實現統一管理。”貴溪市總醫院負責人介紹。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從專家下沉到技術共享,從信息互通到協同診治,“縣強鄉活村穩健”的基層醫療服務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今年前9個月,該市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達57.2萬,同比增長14.12%,6家鄉鎮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折射出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貴溪的探索是我省深化醫共體改革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省已建成醫學檢驗、影像、心電診斷等五大資源共享中心417個,截至目前累計互認達62.88萬人次,每萬人口影像、心電遠程診斷量達302人次,同比增長135.9%。
“隨著改革深入推進,‘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正在成為基層醫療新常態。”省衛生健康委體改處負責人胡曦介紹,我省緊密型醫聯體信息平臺計劃于年底前全面部署,該平臺集成醫療服務、便民惠民、業務協同等功能,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省智醫系統全面聯通,構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體系。
機制創新,激活醫共體“內生力”
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誰建、為何建?在改革實踐中,我省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醫療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過去,醫療機構各自為戰,服務質量與健康管理之間缺乏內在激勵。如何讓醫共體運行更高效?關鍵要理順“錢袋子”。對此,我省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醫保基金從分散撥付轉變為統一打包支付給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同時,通過創新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提前預撥、考核結算”模式,將資金撥付與服務績效直接掛鉤,基金使用效益顯著提升。
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局面正發生改變。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負責人發現,醫保基金實行打包付費成為撬動醫防融合的杠桿,引導基層醫療機構從“看病收費”向“健康管理”轉型,服務質量顯著提高。
改革不僅動了“錢袋子”,還撬動了“藥柜子”和“編制表”——
在人事管理上,我省創新推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編制管理模式,打破人才流動壁壘。改革后,全省基層與牽頭醫院人員收入比達到0.74,有效穩定了基層隊伍;公立醫院人員收入占業務支出的比重達38.5%,醫務人員積極性顯著提高。
在藥品供應保障方面,全省統一建設醫共體中心藥房,實行“用藥目錄統一、采購配送統一、藥事服務統一”。例如,遂川縣通過“實體+虛擬”模式建成覆蓋全縣的中心藥房系統,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種類平均增加264種,配送及時率穩定在95%以上。“以前很多藥在鄉鎮買不到,現在種類多了,還能免費送到家。”雩田鎮村民劉大爺說。這一變化正是基層群眾享受到的改革紅利。
服務惠民,健康管理提升“獲得感”
10月26日清晨,永修縣三溪橋鎮衛生院門口,老人們排隊參加免費健康體檢,76歲的李大爺是其中一員。過去,因為體檢要跑到縣里,李大爺嫌麻煩總不愿去。如今,家門口就能量血壓、做檢查,他成了體檢的積極分子。
資源沉下去,基層強起來。永修縣積極創新醫共體服務模式,聚焦“一老一小”和重點人群健康需求,于今年全面啟動“兩癌”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老年人免費體檢等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篩查體檢7萬余人次。
慢病管理能力增強,全省已建成基層慢病管理中心404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74%,滿意度達90%。我省鄉鎮衛生院醫生普遍感覺,隨著改革深入推進,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率明顯提高,管理更加規范高效。
健康管理從“要我健康”邁向“我要健康”。我省在全國首創以省為單位推行居民健康積分管理機制,通過健康行為累計積分兌換服務,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健康管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我省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著力打破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要素壁壘,引導醫療服務從“被動診療”轉向“主動健康管理”,推動醫療機構從“有形整合”轉向“有效融合”,縣域醫共體也從“建起來”轉向“強起來”。目前,全省88個縣域醫共體達到緊密型標準,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目標。贛鄱大地上,基層衛生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優質資源下沉成勢,群眾就醫更加公平可及,改革正持續釋放出“強基層、惠民生、提效能”的疊加效應,健康江西的底色愈發明亮。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倪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