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錦旗的重量
當客戶鄧先生將繡著“服務熱情盡職盡責”的錦旗遞到建設銀行客服經理李志華手中時,他感受到了客戶的真誠。這面鮮紅的錦旗,不僅是對李志華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承載著一段關于信任、堅持與溫度的金融服務故事。
三個月前,鄧先生第一次走進李志華的辦公室,這位經營著小微企業的創業者,眉宇間寫滿了焦慮。由于項目回款緩慢,企業資金不夠充裕,而貸款又即將到期,鄧先生提前聯系李志華詢問續貸政策。雖然抵押物價值充足,但復雜的產權關系和緊迫的時間要求,讓多家銀行望而卻步。“李經理,這里是我最后的希望了。”鄧先生的話讓李志華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普惠金融的踐行者,李志華深知這筆貸款對一個小微企業意味著什么——不僅是資金支持,更關乎企業存亡和數十名員工的生計。
接下來的日子,李志華開始與時間的賽跑。抵押物涉及不同區域,需要逐一核實;經營范圍存在爭議,需要協調其他部門進行審批;最棘手的是,由于歷史原因,部分權證資料需要跨部門調取。那段時間,李志華成了“空中飛人”,往返于房產局、普惠部、檔案室之間。工作中的溝通是另一個挑戰,提交材料時不同部門的要求各異,李志華竭盡所能解釋業務的緊迫性并希望取得支持。在處理業務的同時,李志華還會定期向鄧先生反饋進度,緩解他的焦慮。在這個過程中,李志華始終秉持一個信念:普惠金融的本質,就是要讓金融服務更加貼近百姓需求。
功夫不負有心人,轉折點出現了,發起的抵押流程被房管局退回,顯示身份信息不匹配,經過反復核對后還是報錯,最后李志華發現由于其房產坐落位置劃分發生了變化,需要更換地區辦理抵押登記。如果錯過當周的審批窗口,放款就要推遲到下周,這對鄧先生的企業將是個不小的打擊。李志華立即匯報后臺部門,說明情況的特殊性,并承諾全程跟進。最終,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李志華終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系統關閉前的最后一刻完成了登記。
還記得放款成功的那天,鄧先生激動地說:“這不僅是救了我的企業,更是救了我的夢想。”這句話讓李志華深深體會到普惠金融工作的價值所在。建設銀行提供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希望和信心。
這次經歷讓李志華有三點深刻感悟:一是普惠金融需要情懷的溫度。技術再先進,流程再完善,都不能替代人與人的真誠溝通。正是對客戶處境的理解和共情,支撐李志華克服重重困難。二是專業才是最好的服務。面對復雜情況,客戶經理既要熟悉各環節工作要點,又要具備協調多方資源的能力。這要求建行員工不斷學習,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團隊協作才是成功的保障。從風險審批到放款操作,每個環節都少不了同事們的支持,建行員工的高效率共同促成了這筆業務的成功。
錦旗會褪色,但這份認可將永遠激勵著李志華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繼續做那個“雨中撐傘”的人!用專業和溫度,守護每一個創業夢想,讓金融活水滋潤更多需要幫助的小微企業。員工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改變一個企業、一個家庭的命運。這就是普惠金融工作的魅力,也是建行青年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