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這5封家書,字字寫滿家國情懷
10月22日
是紅軍長征勝利89周年紀念日
1934年紅軍在江西渡過于都河
萬里行程歷時兩年整
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
涌現了無數的先烈
他們為中華民族解放
不怕犧牲、不畏艱險
的奉獻精神不僅在戰斗中綻放著
而英雄們一封封
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家書
正是最動人的歷史見證
在江西省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珍藏著王志發烈士的家書,這些家書記錄了王志發從參加長征到參加抗戰直至為國犧牲的光輝足跡。
詳情請點擊→長征書箋·王志發烈士家書:沒有做父母之孝子卻孝天下父母
91年前,中央紅軍8.6萬人在江西于都集結,從8個渡口夜渡于都河,開啟了一場彪炳史冊的“戰略大轉移”。這是李駿在長征途中寫給時任于都羅坳區委婦女部長的妻子鐘華英的一封信!
詳情請點擊→長征書箋·李駿烈士家書:革命不成功,我不回家,成功之日見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4封泛黃的家書靜靜陳列在展柜里。它們由紅軍烈士后代歐陽可輝捐贈,記錄了烽火歲月中一段感人至深的叔侄對話,更鐫刻著一份厚重的掛念。
詳情請點擊→長征書箋·歐陽洪長烈士家書:4封泛黃的家書,鐫刻著烽火歲月中一份厚重的掛念
1933年,易冠美參軍時,還不滿18歲。抱著為兄完成革命遺愿的信念,易冠美走上了前線,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的一名戰士,并于1934年先后寫了4封信寄回家。
從那時起,易冠美的信成了家人的精神寄托。遺憾的是,家里收到第4封信后,易冠美便杳無音訊,家人等到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書。
詳情請點擊→長征書箋·易冠美烈士家書:舍小家為大家,以一人之苦換萬人之甜
走進于都縣新陂鄉覺村村史館,一張頭戴棉帽、身穿棉衣紅軍戰士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62歲的管理員湯萬華介紹說,這位紅軍是他的二伯,名叫湯升昌。湯升昌自1931年參加紅軍后,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在戰火硝煙的年代,湯升昌通過書信和家中保持聯系。
詳情請點擊→長征書箋·湯升昌烈士家書:滿載對勝利的渴望,述說必勝的信念
一封家書
一份情懷
一段歷史
回顧那段崢嶸歲月
翻開那些封存的文字
總會有一些感動涌上心頭
我們不僅僅要讓一封封家書
成為革命先烈愛國愛家的歷史見證
更要用它來激勵和鞭策后人
讓一封封“長征家書”成為永不磨滅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