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人民網頭條:“甲天下”的書院“正上新”
“走過由39艘鋼浮船拼接而成的‘書院橋’,就到了湖心島的豫章書院……”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始建于南宋、今年9月28日剛剛重建后正式開放的豫章書院游人如織,為英雄城南昌再添一處“網紅”打卡點。
在江西,有井水處便有書院,有人居處便有書聲,這片被山水靈韻滋養的土地,孕育出了“江西書院甲天下”的文化盛景,其中又以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白鷺洲書院、豫章書院“四大書院”最為出名。
“此次豫章書院重新開放,將成為集閱覽、自習、研學、交流于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南昌市圖書館副館長羅卓舟介紹,“希望讓書院成為老百姓隨時能來的文化場所。”
行走贛鄱,記者看到,悠悠書院在歲月的淘洗下,依然有著堅如磬石的生命力,并在時代的浪潮中煥發新生。
在江西吉安,穿過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橋,便踏上了位于贛江中央的一片梭形綠洲。綠洲上,是承載了六百年文脈的白鷺洲書院。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開學伊始,在書院鄰側的白鷺洲中學,高一新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賞析文天祥的《正氣歌》。
白鷺洲書院是白鷺洲中學的前身,二者僅一墻之隔。每天清晨,書院里便回蕩著清脆的讀書聲。
“白鷺洲書院是全國少有的‘仍在辦學的古書院’之一。”白鷺洲書院負責人賴路明介紹,如今,近2000名初高中生在這里就讀,每年9月,新生的開學第一課就是參觀白鷺洲書院,并在書院前集體誦讀。
“自江萬里先生創辦白鷺洲書院以來,這里先后培養了文天祥等匡時濟世、大義凜然的志士俊杰……”為傳承書院文化,白鷺洲中學還打造了“小小講解員”志愿服務隊,“通過講解,我們不僅加深了對白鷺洲書院文化和精神的理解,也更加自信了。”
書院之新,不止于瑯瑯入耳,還在于萬千氣象。
坐落于廬山腳下的白鹿洞書院,有著“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其學規被譽為天下第一學規,廣為流傳。每逢假期,涌入的學子便帶來了滿院生氣。
“在這里,學生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古代書院的學習氛圍,還能體驗豐富的國學課程。”跟隨白鹿洞書院負責人楊德勝的腳步,記者看到學生們在書院內興致高昂地體驗傳統項目:拓印區,上紙、捶碑、拓墨,幾分鐘后,一個個作品陸續出爐;投壺區,同學們紛紛拿起箭矢,用力投擲,歡笑聲不斷。
“除了面向青少年的研學活動,書院還會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月底,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的20多位學者將齊聚這里,開展為期一周的文化研討活動。”楊德勝剛說完,手機又響起預約研學的電話。
從文化地標到研學熱地,白鹿洞書院用古今交融的方式,讓千年文脈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而在以朱陸“鵝湖之會”聞名的鵝湖書院,正根據時代需求與時俱進。
“我們將根據書院‘千古一辯’這一文化IP,承辦大學生辯論賽、企業職工辯論賽等,以學術交流、觀點碰撞展示書院文化內核。”鵝湖書院分管負責人葉正林介紹。
今年是朱陸“鵝湖之會”850周年,為弘揚思辨精神,鉛山縣各個學校積極開展辯論賽,唇槍舌劍中,彷佛看到了千年辯韻在當代復活。
在江西,除了廣為人知的四大書院,許多地方性書院也紛紛轉型發展。
紫陽書院定期舉辦中小學國學師資高級研修班,系統培訓中小學教師傳承朱子文化;陽明書院作為國家4A級景區,游客可以直接掃碼“云逛”;象山書院積極開展“文化下鄉”等活動,讓文化“走向社會”……
據最新統計,江西現存書院近2000所,占全國書院總數的四分之一。為推動書院文化從“靜態保護”走向“活態傳承”,江西啟動“江西書院”煥新計劃,明確通過系統保護、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等多元舉措,讓千年書院煥發時代活力。
“江西書院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強有力的文化IP。”江西書院研究會副會長毛靜認為,傳承書院文化,關鍵要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書院,成為傳播書院文化的使者,這樣,書院文化就會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漫步贛鄱,但見越來越多的書院遺存從歷史中走來,它們正被喚醒,繼而煥新。傳統與現代同頻共振,讓千年文脈生發可觸可感新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