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萍安鋼鐵:科技創新激發老鋼企“智造”新活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為江西省第一爐鐵水的誕生地,方大萍安鋼鐵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推進工藝優化和技術攻關突破,2025年形成了全領域科研覆蓋、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創新格局,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2025年以來,方大萍安鋼鐵已開展43項科研項目,覆蓋鐵、鋼、材全工序及自動化、檢測等多個領域,包括經濟用礦冶煉、焦炭供應體系化建設及性價比、高爐長效穩定順行、轉爐爐型動態控制、螺紋鋼筋高效軋制、設備運行參數監控平臺開發等課題,形成“批次推進、重點突破”的科研機制。所有項目均設立明確目標、責任人與跟蹤人員,確保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成果落地。
方大萍安鋼鐵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生產、檢測、物流等環節智能化升級。在檢測領域,AI成為技術人員的得力助手,提升了檢測效率與準確性。物流管理方面,企業自主研發的GPS在途跟蹤系統實現“秒級采集”車輛位置與停留時長,結合Redis內存數據庫與AIS船舶動態數據,構建起全智能管控體系,成為物流管理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在智能化產線上,安源煉鐵廠混勻料場智能控制改造工程完成驗收,成為企業首例散料堆場無人值守平臺。該平臺整合HMI與3D虛擬交互技術,實現料場三維可視化管理與自動堆取料操控,徹底改變了傳統作業中勞動強度大、流程運轉效率低的局面。引進數控堆焊設備進行工件制作、輥坯修復,不僅實現了自主堆焊,還提升了生產加工效率,降低了采購和維護成本。
與此同時,來自一線的創新實踐,將員工的“金點子”持續轉化為效益,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能。如安源煉鐵廠“焦炭大棚除塵灰送噴煤球磨機制粉”項目,合理利用除塵灰,變廢為寶;動力廠“安源生產區空壓機組優化節能改造”項目,通過改接管道,優化空壓機運行模式,每天節電上萬度;安源煉鐵廠高爐熱風布袋除塵氮氣反吹節能改造、180平米燒結脫硫調整操作降低電耗、燒結點火器增加風量改造,以及湘東軋鋼廠湘東高棒精整雙位卸料機改移鋼機改造、安源軋鋼廠優化高線軋制節奏降低軋線空轉電耗、制氧廠水泵房運行模式優化等項目,均在節能降耗、提質增效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方大萍安鋼鐵,“人人愿創新、人人能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
據統計,2025年1至9月,方大萍安鋼鐵深入開展“小改小革”活動,實施1633個項目,累計創效887萬元。其中176項獲公司級獎勵。截至目前,企業已擁有57項國家級專利。“小創新”結出了“大效益”的碩果。
從裝備升級到系統賦能,從工藝優化到全員創新,方大萍安鋼鐵在70余年的發展積淀中,不斷注入科技創新的時代基因,推動企業從傳統生產不斷向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邁進。(李婀芬)
